近年来,通信领域SEP专利在全球的运营越来越成熟,包括诉讼许可中FRAND(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性)原则的认定尺度,全球许可费率的判决等等。此外,通信领域SEP专利也慢慢开始向其他领域延伸,例如,通信领域SEP专利组成的专利池开始向汽车领域的企业进行许可。
从通信领域SEP专利的运营实践来看,SEP专利的价值对于SEP专利的持有者而言是非常高的,不仅能在显性价值上给其带来较高的许可费用,还能在隐性价值上使其在通信领域甚至跨领域产生较强的影响力。这样,SEP专利的质量对于通信领域的企业而言就变得格外重要。笔者接下来将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介绍下SEP专利的诞生过程,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标准提案、通信标准、SEP专利之间的关系
在通信领域,主要的通信标准组织[1]包括:
1)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全球电信标准化,ITU-R部门管理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定义了5G技术的三种主要使用类型: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
2)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一个非营利的标准制定组织,负责制定5G技术标准,确保必要专利在公平合理的条款下可供使用。
3)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负责开发满足ITU-R 5G要求的新无线电技术规范,这些规范由3GPP发布,并由ETSI负责。
通信领域的多家企业向上述通信标准组织提交各自的标准提案,经标准会议通过的最终方案,即成为通信标准的一部分。同时,上述提交标准提案的企业往往会在提交标准提案之前提交与标准提案对应的专利申请,在标准提案成为通信标准、上述专利申请成为授权专利、且授权专利的范围与上述通信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授权专利称为上述通信标准对应的SEP专利。
2、SEP专利的诞生过程
SEP专利的诞生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SEP专利的诞生过程是一个多方频繁交互、持续跟踪的过程,其包括:
1)标准提案阶段
在标准提案阶段,企业的法务团队会向代理机构提供发明人撰写的与标准提案相关的交底书,代理机构中的专利代理师基于与标准提案相关的交底书,会与法务团队和发明人频繁交互,确定最终提交的标准提案中所包括的技术方案组合,并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组合撰写并提交对应的专利申请,在提交专利申请之后,发明人会向通信标准组织提交自己的标准提案。
在上述流程中,往往具有时间紧、方案组合多的特点,这就非常考验专利代理师与法务团队和发明人之间的沟通与配合,高效的沟通与配合以及丰富的代理经验通常能有效地保障标准提案覆盖更多的方案组合、以及专利申请与标准提案之间的技术方案高度对应性。
2)标准确定阶段
在标准提案提交上去之后,经标准会议通过的最终方案往往与标准提案中的部分方案对应或者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专利代理师与法务团队和发明人之间进行频繁且及时的交互,使得提交的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通过允许的修改和/或适当的意见陈述能够取得与上述最终的标准方案相对应的保护范围,从而为企业获得与通信标准对应的SEP专利。
在该阶段,往往具有交互频繁且及时、达成授权范围与通信标准对应的特点,需要在每次审查意见答复时充分判断当前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是否能对应于通信标准,这对权利要求的修改和争辩理由的陈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SEP专利产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标准提案阶段
由于在提案阶段具有时间紧、方案组合多的特点,因此在该阶段需要尽可能地考虑更多的方案组合,以及如何通过撰写使得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更多的方案组合。此外,在方案组合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布局,使得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能更灵活地对上标准提案中的各种方案组合,如果有发明人较为倾向的方案组合,需要注意在撰写时避免将该方案组合对应的权利要求布局成从属另一种方案组合的从属权利要求。
2)标准确定阶段
由于在标准确定阶段意欲实现专利授权范围与通信标准相对应,因此在该阶段需要在每次审查意见答复时详细分析当前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与通信标准的对应关系,必要时需要逐字或逐词比对。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权利要求时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新增的技术特征也需要详细分析是否落入通信标准的对应范围内,避免仅为了形成与对比文件的区别而补入与通信标准无关的技术特征。同样,在陈述争辩理由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与通信标准不对应甚至矛盾的描述。
小结:
SEP专利的诞生过程是一个多方频繁交互、持续跟踪的过程,在SEP专利的诞生过程中进行规范操作,能有效保证SEP专利的质量,从而为后续的SEP专利的运营打下扎实的基础。
[1] 《5G标准必要专利研究》,Amplified,GreyB,https://info.greyb.com/hubfs/Downloadable_Reports/5G%20SEP%20Report%20-%20Chinese%20Vers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