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穿阅·中塔-2014 3D中国行"大型3D体验展在北京开幕以来,向国内消费者推介了3D打印、3D扫描、3D雕刻等一系列先进的3D技术。根据3D打印技术原理,任何东西都可以打印。去年,美国一家公司便制造了全球首款3D金属手枪,而且成功发射了50发子弹。
在文化艺术界,由于发展3G打印技术而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部分投资人士的忧虑:3D打印技术可以随意复制任何东西,并且数量不限,会否成为造假集团疯狂制作艺术赝品的工具?
早在2013年10月,全球便首次成功拍卖一款名为"ONO之神"的3D打印艺术品,使得3D打印对传统艺术品的影响和冲击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当艺术遭遇3D打印,开源颠覆稀缺、技术挑战传统版权观念,如何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理3D打印的法律秩序?这些都被业界人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3D已成为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市场、服务、消费等的创新基础和新的竞争高地,而掌握最前沿3D技术,也为他们把控产业链、获取巨额利润提供了依托。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对其影响反映乐观。"3D打印出来的东西只能归为生活艺术品类,而不能拿来跟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一较高低,两者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北京宏阅博观文物鉴定中心负责人王永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打印作品跟本来的色泽质地是有很大不同的,打印个青花瓶和1300度高温烧出来的瓷器没法相比,还有,字画的水墨笔韵也是打印不出来的。"
(来源:南方日报)
【评析】
李丽芳: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大到电影道具、建筑模型,小到一颗牙齿、玩具,都可以由3D打印技术实现,3D打印技术离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近,同时由3D打印技术普及带来的著作权纠纷也慢慢浮现。
文中提到3D打印的仿制艺术品,只要该艺术品确为著作权法保护客体,那么该3D打印复制行为毋庸置疑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虽然业界人士认为3D打印的艺术品与传统意义的艺术品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一事实并不影响对3D打印作品被认定为侵权物的判定,而且这一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因3D打印技术的更新和升级而不复存在。
另外,对于3D打印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也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首先3D打印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作品存在一定差异,并不是所有3D打印作品都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畴,例如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椅子,如果仅仅是普通的椅子没有任何独创性,那么该作品显然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畴,但是如果在椅子的靠背上设计独特的装饰,那么该艺术化设计的装饰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遭遇侵权的情况下,应对将该艺术性元素(靠背设计)从其实用元素(椅子)中剥离出来,进行侵权判定。
可以预见3D打印技术将越来越普及,而随之而来的版权问题也将越来越凸显,也提醒设计者、著作权人注意在3D技术应用中提高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